三江侗族自治县实施“四项工程”打造省际边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

来源: 市委改革办  |   发布日期: 2022-06-09 15:14    |  作者: 韦霁航


“黔桂登晒”坐落在广西柳州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与贵州黎平县龙额镇交界处,全村总户数270户1051人,其中244户属于贵州省籍,26户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籍,为侗族群众共居的少数民族村寨,素有“一村跨两省,两省一家亲”的美誉。

近年来,柳州市以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统领,聚集边界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十联”共建、移风易俗四项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完善、村民增收致富,形成基层法治化、管理精细化的良好格局,打造省际边界治理“登晒”样板。该村获评国家“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村”、“卫生村寨”等荣誉称号。

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推动“黔桂登晒”更团结

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跨省“联合党支部”,推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融合、民族团结等方面实现同频共振。一是建立联建机制。整合跨域接边县乡优秀人才、经济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等资源,挂牌成立黔桂跨省区登晒村联合党支部,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二是优化基础设施。在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推动黔桂学校、黔桂步道、黔桂鼓楼等“黔桂字号”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共建登晒小学,落实免费午餐制度,现有学生20名。三是打造教学阵地。建立中共黔桂登晒联合支部党校,依托两省选树的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产业示范基地、3个红色教育遗址等教学资源打造教学阵地,形成“理论教学+实践锻炼”的培训模式,建立“两省两县两乡两村”联系服务党员机制,为边界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建强红色阵地。

二、实施村民自治工程,推进人居环境更舒适

坚持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原则,优化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夯实组织架构。将村“两委”、网格长、护林员等力量凝聚到治理工作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明确责权划分。推动“联合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员分片进行责任包保,定期组织两省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建立“每周一大扫,一天一保洁”的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机制。三是健全奖励机制。对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好的户发放“卫生文明户”、“好媳妇”荣誉牌或纪念品,督促和激励群众自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四是落实商户职责。建立“店铺签协议”责任制,要求从商人员做好店内环境卫生,引导消费者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卫秩序。

三、实施“十联”共建工程,助力省际边界更和谐

紧扣“共村不共省”的管辖特点,创新推行“十联工作法”成功破解接边地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难题形成“工作互助、资源共享、政策同惠”的亲情边界良好局面一是治安“联防”。建立联合防范制度,健全接处警机制,完善边界报警求助和通信指挥系统,实现对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的综合控制。二是警务“联动”。建立警务联动机制,在“黔桂登晒”边界发案,两地任何一个派出所都有权调动其他派出所的警力配合作战,推动乱点“联治”和犯罪“联打”工作有效开展。三是纠纷“联调”。涉及“黔桂登晒”边界地区双方的矛盾纠纷,本着“异地优先、友邻为重,诚信和善、互谅互让”的原则实行联合调处,探索形成“小问题在乡镇之间协商解决、一般问题在县之间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在州市之间协商解决”的纠纷调解新模式。四是平安“联创”。开展以“联心、联谊、联防、联调、联治”为主题的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组建跨省区综治维稳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巡防队等联合群防群治组织,推动接边地区治安互动联防联调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完善村规民约并刻碑立款,形成了“侗族法律”式的款约文化。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促进基层乡风更文明

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中,通过建立健全红白喜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两省群众合理的约定红白事消费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攀比、高额随礼等现象。一是健全监管规程。设立“黔桂登晒”联合红白喜事会,全权负责全村红白事的管理和监督,将《红白事操办规定》纳入村规民约,利用广播、专栏、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二是完善报备机制。建立“红白喜事报备”制度。事主须及时报告包组理事、理事会,红事要在择定吉日前五天向理事会报备,白事要在事发当天向理事会报备,理事会组织人员协助和监督并做好记录。三是畅通民主监督。理事会严格按照“谁办事、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行红白事全流程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村民破旧俗、树新风。建立群众反向监督机制,确保理事会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搞优亲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