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多举措做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基

来源: 融水县委统战部  |   发布日期: 2022-06-14 17:42    |  作者: 吴进初、李海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强化校地联动机制,多举措,构建“互嵌型”全方位融合模式,各族学生欢聚一堂,和睦相处,共同成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融水共有36家单位荣获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

一是构建互嵌环境,促进校舍生活融合。为促进各民族学生沟通交融,在多民族学校的宿舍管理上实施了“民族互嵌型”的社区化模式,通过推进民汉合宿、搭建民族舞台、开展语言互学等措施,在校园内形成空间相通、思想相和、文化相美、情感相近的生活环境,让各民族学生在“互嵌型”模式中共同学习生活。

二是加强思政教育,促进教学宣讲融合。指导学校出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课程,以思政课和主题班课为切入点,通过民族团结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充分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坚持进步导向,促进交流交往融合。成立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优势,在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县民族高级中学等学校组建了“民族团结舞蹈队”,组织召开了“民族大团结趣味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展演”。与县民宗局联合举办“心中的歌儿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篝火晚会等系列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四是聚焦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在县民族初级中学建设了民族服装博物馆。收藏、复制和展示了民族服饰展品,记录着融水各民族传统服饰变迁,馆内设有“衣冠天下”中国汉族服装史情景展区、“锦绣中华”56个民族服饰展区和“服装穿越70年”近代服装史等展区。通过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引导各民族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认同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