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提高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

来源: 三江县委统战部  |   发布日期: 2022-06-24 16:44    |  作者: 吴会辽、龙文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除了侗族以外,有汉、苗、瑶、壮等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长期以来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五个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民族工作政策,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为全县各族群众谋福利,为三江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抓地方特色载体,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利用多耶、月也、讲款、百家宴、芦笙踩堂、侗戏、山歌、六甲细声歌等三江特有的民族风俗文化活动形式,主线鲜明的将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覆盖全县各乡镇、村屯,扎根基层,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参与度。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融入相关领域中心工作,各行业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全县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个,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7个,获得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39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向全县各族群众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表20000份,满意度达99.5%。

二、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加强粤桂协作,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广东吴川市结对帮扶广西三江以来,三江高度重视粤桂协作工作,注重以吴川资源优势,补齐三江发展短板一是两地利用布央生态茶园优势资源,投资1100万元发展“茶叶+旅游”经济业态,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吸引村民返乡创业。使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二是吴川市在三江布央仙人山景区丹洲古镇建设提升项目投入财政资金577万元,建设提升完成后所增加的门票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2022年,吴川将帮助三江在林溪镇冠洞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挖掘整理侗族文化资源,提升景区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经过粤桂协作牵线搭桥,广东给三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站社区的粤桂协作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提供竹编原材料和订单,让他们发展侗画和竹编等“指尖上的经济”,产品完成后发往广东出口至欧洲和印度尼西亚,年均产值400多万元。目前,该车间与56名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贫困残疾人签订集中就业协议,帮助残疾贫困户月平均增收800元。吴川与广西三江结对帮扶以来,两地在资金、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创立“江川”品牌,先后实施“江川小学”“江川中学”“江川卫生院”等15个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江川”品牌帮扶项目,受益各族贫困群众3万多名,为三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通过大力发展茶叶、油茶、少数民族医药、侗族刺绣等一批三江特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致富增收。一是因地制宜,变“茶叶”为“茶业”。充分利用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的气候优势和“高山出好茶”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截至目前,三江全县茶园面积20.5万亩,2021年全县干茶产量1.98万吨,产值21.5亿元,人均茶叶收入5168元,全县170个行政村(社区)中有162个种植茶叶,茶产业已成为全县各族农户叩开致富门的‘金钥匙’;二是推进油茶品改,加快产业富民。近年来,三江立足于农户油茶低产的现状,深入推进油茶新植、低改工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企业带动”等方式,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力实施油茶新植及品种改造。截至目前,三江优质高效油茶种植面积达15.7万亩,已经完成备耕的油茶地有7731亩。优质高效油茶种植面积在全区各县排名第一;三是推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侗医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交流民族医药新经验,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湘桂黔携手搭建“侗乡民族医学发展论坛”,邀请来自区内外的民族医学领域的专家作学术讲座,促进发挥少数民族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为侗乡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挖掘民族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群众稳定收入。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侗族刺绣产业,以“企业+协会+人才+农户”模式,打开侗族刺绣产品市场,使侗族妇女足不出户便可增收脱贫,侗族刺绣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闯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四、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数据监测、防贫监测、巩固“三个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项目资产管理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消除返贫风险244户1010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年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5.89亿元,实施项目302个。粤桂协作达到新高度,落实财政帮扶资金5527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2137万元,新结对帮扶联系68个村。定点帮扶迈上新台阶,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引进和投入帮扶资金7497万元,购买和帮销脱贫群众农特产品5042万元,选派支教民警70人;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帮扶资金242.5万元,并为10个定点帮扶村捐赠款物约60万元。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全年投入2.48亿元完成173处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农房特色风貌改造920栋。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建立完善村“一约四会”制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创建乡贤委员会,启动“乡贤回乡·振兴三江”三江籍在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人才振兴走出新路子。三是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立种植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推行种养绿色高效主推技术13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6家,获得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0家;新增家庭农场597家,现有家庭农场68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新增产业示范园71个,现有产业示范园226个。

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时修改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先后出台《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等,并于2022年5月,三江侗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三江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修订工作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该县自治条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化为地方性立法,依法强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将进一步推动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三江也建立健全了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调整制度,确保辖区内各族公民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平等参与本地区各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