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石榴红从“全域联动”到“全国示范”的共同体答卷篇
近年来,柳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各项民族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2023年,柳北区先后获评自治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从“全域联动”到“全国示范”,柳北区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一、以顶层引领聚合力提效能,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柳北区围绕“一条主线”,构建“1+5+7+N”示范区建设任务体系,制定《柳北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村一融”体系工作重点》等10项方案及标准,创新打造“13106”城市民族工作法与“柳北石榴红”品牌。建立健全责任、保障及协调机制,推动52个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将民族工作纳入重点任务与绩效考评,通过考核督查、互观互学等方式,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凝聚教育、经济、镇街、群团等多方合力。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打造56路民族团结专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景观示范带等特色阵地。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柳北区通过完善制度、强化资源整合,系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切实提升民族工作效能。
二、以强化思想共识为着力点,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建设
柳北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主题文化广场融入价值观景观,在重要节日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非遗进校园、社区,开展“三月三”“端午节”等民俗活动。推动宣传教育全域覆盖,将“铸牢”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和国民教育,举办专题培训班超100期、培训万人以上,连续多年开展开学“第一课”。利用社区宣传栏、新媒体等载体构建宣传体系,举办讲座,组建长塘镇青声新语“809000”宣讲团等品牌队伍,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此外,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完成《基层社区服务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探索》等课题,《“五个维度”促进城乡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获全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二等奖,《雀儿山下“石榴红”》被学习强国、广西日报采用,多项成果获各级内刊收录或作为教学案例。
三、以增进提质扩面强根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成果长效化拓展
柳北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浓厚氛围。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开展联建共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机关、企业、村屯、学校、园区等领域,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示范点,按“八个一”要求打造“柳北石榴红”红色阵地。创新实践推进品牌建设,巩固钢城街道“五联共建”、胜利街道“共商圆梦”互助队等特色模式;长塘镇以“三个三”工作法实施“候鸟计划”服务外来务工群体,升级“石榴红+”品牌,培育多个示范标杆。其中,锦绣街道白沙社区以“五联一化”城市民族工作法在2024年全区现场推进会上交流经验。目前,柳北区拥有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单位)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单位)2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多次在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现场推进会等重要会议上做经验发言。
四、以精细服务深化互嵌,扎实推进“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建设民族融合示范社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定期组织“邻里节”“民族美食节”等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为各民族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与周边民族自治县建立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派驻“金牌就业管家”,开设务工、就业服务“绿色通道”,成立“柳州市边疆少数民族就业服务点一一买买江‘石榴红’联络站”,落实自治区试点示范项目,帮助各族群众就业创业5万余人。2025年,柳北区成为广西首批、柳州首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公办幼儿园开展延时托管服务,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实现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精准为民服务,为民族团结代表买买江解决生活困难。协调各族群众纠纷,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稳定,提高城区民族宗教现代化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