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黔边界绽放团结花!杆洞乡“四维联动” 谱写发展新篇章

来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宗局  |   发布日期: 2025-06-30 18:00    |  作者: 黄丽苏

在桂黔交界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一条123公里的省际边界线,如今已成为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团结线、幸福线!近年来,杆洞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桂黔接边区域为纽带,创新构建“四维联动”工作法,走出一条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团结进步之花在苗岭深处绚丽绽放

一、跨省,乌英经验树标杆

以乌英屯为示范创建点,其“一寨跨两省,两省一家亲”的故事成为区域共治典范。持续推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机制,成立跨省联合党支部、妇联及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1名党员带10户”治理机制,投入建成乌英屯桂粤黔同心广场设立跨省民族团结教育基金,乌英屯先后获得国家级、自治区和柳州市荣誉,乌英经验辐射全乡,推动杆洞乡荣获柳州市第三批民族团结示范乡镇,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域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文化铸魂,非遗传承聚民心

深挖“百鸟衣芦笙节”“苗族拉鼓节”等非遗传统民族文化“富矿”,让非遗“活”起来,民心“聚”起来。组织开展“苗歌颂和谐”演唱会、“寨老话团结”火塘文化等特色活动,年均举办跨省民俗活动7场次以上,桂黔两省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共话一家情。推动芦笙舞、苗绣等5项非遗技艺进校园,培育66名非遗传承人,尧告村以《乡村文化人才振兴“尧告模式”》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2023年全国“村晚”在尧告村火热开演,苗岭深山登上央视舞台,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乡村人气越来越旺,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三、产业融合,强村富农添动能

构建“传统+新兴+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矩阵,铺就共同富裕路。巩固竹木加工、禾花鲤养殖等传统产业,培育金银花、林下中药材等新兴产业,2024年高培、尧告等村100余户农户发展松茯苓种植500多亩,产值约400万元。依托乌英苗寨和摩天岭天然草场资源,精心打造“一寨跨两省”“云端牧场”“冰雪大世界”等特色打卡点,带动沿线3个村寨发展民宿经济,尧告村2023年成功入选自治区第二批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2024年度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合计达135万元,全乡接待游客量逐年上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四、宣教民生并重幸福生活谱新篇

思想浸润与民生改善双管齐下,筑牢团结根基,提升幸福指数。组建“双语宣讲队”“文艺队”,创新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活动50余场次。持续打造“桂黔互动-乡情互联”品牌,通过共植“同心林”、共护“连心路”等活动,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积极与贵州毗邻村屯携手共建,桂黔乌英联合调解室实现矛盾纠纷“清零”,省际道路畅通率提升至100%,锦洞村与从江县丙妹镇敖里村两年来两村的矛盾纠纷降为零。利用党员活动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等阵地,双语解读民族政策法规,群众知晓率、认同感显著提升。大力实施“民族团结+”民生工程,完成道路硬化、篮球场、高标准农田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行走在杆洞乡的青山绿水间,随处可见各族群众共耕一片田、同饮一井水、齐跳一支舞的和谐景象。这条省际边界线,在“四维联动”的创新实践中,已然蝶变为一条紧密连接桂黔人民心手相牵的团结线、携手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线,在苗岭深处奏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