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以“三交”之笔绘就接边省(区)民族团结新图景

来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宗局  |   发布日期: 2025-07-24 17:05    |  作者: 韦媛芳

良寨乡地处桂黔交界处广西和贵州地理上的毗邻地带,更是民族团结的前沿阵地。以交往、交流、交融为核心抓手,在接边地区打破壁垒、搭建桥梁,让“各美其美”的地域特色汇入“美美与共”的民族华章。

“立体交往”打破空间壁垒,让人员往来成为常态。交通是交往的基石,当良寨和从江县斗里镇、西山镇通了联网路,地理的距离便成了情感的纽带。打通“断头路”、拓宽“连心桥”,让务工者跨省就业更便捷,让游客跨区观光更顺畅,让良寨的苗衣和香糯更快地卖到贵州去,让贵州的水果更快地卖到广西来今天广西过芦笙节,贵州附近举村参加,明天贵州过新禾节,广西亲戚朋友又是一醉方休。人员的频繁往来,会让“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认知自然生长。

“深度交流”激活文化共鸣,让精神纽带更加坚韧。边省(区)的文化本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苗族同胞同根同源,侗族大歌与壮族欢歌共含韵律。要系统梳理这些文化共性,通过联合办展、共排剧目、合拍纪录片,让群众看见“文化同根”的密码。良寨乡和贵州省的从江县的斗里镇、西山镇,一直有跨省区联建民族团结、芦笙比响的活动。让各民族群众在文化互鉴中增强认同。科技、医疗、体育等领域也打破省界,联合攻关、跨省就医、赛事联动,在协作中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情。

“全面交融”推动共同发展,让利益纽带更加牢固。民族团结的根基,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良寨乡和斗里镇、西山镇打破行政壁垒,广西的苗衣和贵州的绣花互补,贵州的大数据与广西的物流联动,广西罗汉果与贵州的百香果形成产业融合。在鼓励青年交流上也下大功夫,基本上接边的村屯,整个寨子都有外省(区)的亲戚,看在亲戚的份上,很多事情容易解决。矛盾纠纷”成为亲戚内部解决的共识。

“三交”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交往打破物理距离,交流深化情感认同,交融凝聚利益共识。良寨乡大力推进接边地区“三交”工作,建起团结纽带,激活文化活力,凝聚发展合力。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手拉手、心连心”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强大动能,绘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壮阔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