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打造“暑期课堂”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
为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走深走实,鹿寨县以体育赛事、社会实践、文化课堂三大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课堂”,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打造体育赛事课堂,促进互动交流。
体育赛事是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为其搭建起同台竞技、展现风采的平台。举办暑期大学生篮球擂台赛,吸引县内外高校学生组队参赛,通过循环赛制强化团队协作,深化跨地域交流。承办“中国体育彩票杯”初中男子足球赛,覆盖全县中学,以乡镇为单位组建12支队伍,各族青少年齐聚赛场,以赛会友、切磋技艺、交流学习,有效增进彼此联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体育技能专业培训暑期班,开设体能专项训练、篮球战术解析、足球基础实训及象棋围棋入门课程,惠及300余名青少年,进一步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打造社会实践课堂,深化交融内涵。
将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参与式、体验式社会服务实践体系,在实践中强化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多部门协同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参与。活动涵盖交通安全、防溺水、青春自护、一氧化碳中毒预防、禁毒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知识,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与实践阅历。同时,组织返乡大学生赴机关单位、企业、镇村(社区)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彰显当代青年的蓬勃风采,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三、打造文化载体课堂,传承多元文化。
文化传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根基。各乡镇依托“一乡一特色”资源,开设丰富研学课程:黄冕镇开展桑蚕文化研学,组织青少年体验桑叶种植、采摘、养蚕、摘茧、抽丝等全流程,让暑期学习兼具趣味性与文化传承意义;江口乡打造“移动党史课堂”,组织青少年参观烈士陵园,邀请抗美援朝老兵、退休老党员讲述鹿寨革命史实,引导各族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厚植爱国爱党情怀与历史责任感。此外,借助县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开设竹笛、二胡、古筝、书画等课程,由专业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授课,丰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有形有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