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 柳城县民宗局  |   发布日期: 2024-06-20 16:00    |  作者: 周朝江


近年来,古砦仫佬族乡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政治保证、促进经济发展、各民族团结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古砦仫佬族乡2020年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云峰村2023年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党委书记邱威围2023年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搭建“党建+民族干部”管理平台,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治基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设立全区首个乡级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利用古砦仫佬族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民族乡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民族工作方向,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健全宗教网格化管理和乡、村两级工作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宗教事务工作;组建民族工作志愿服务队伍,运用乡、村党校、红色驿站、覃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民族团结阵地开展以融互嵌等主题的各类活动,解决各族群众实际困难,推动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志愿服务环境,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以来,开展志愿者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

探索“农业+乡村发展”振兴路径,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经济基础。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作用,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亿元产业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不断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发挥自治区四星级“稻花飘香”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施“数字乡村”水稻智慧种植能力提升项目,2023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7.03万亩,年产值1.06亿元。积极创建古砦大米品牌,古砦大米获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大甘蔗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年甘蔗种植面积4.56万亩,2023/2024年榨季预计进厂原料蔗25.2万吨,比去年同比增长58%。因势利导培优养殖业。以规模化、产业化培育全市最大的肉鸽养殖示范基地,年出栏量396万羽、产值7128万元;建成农垦区域亚洲单体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年出栏量28.64万头、产值2.86亿元;肉鸡年出栏量162万羽、产值4860万元。

厚植“文化+民俗节庆”德治底蕴,凝聚民族地区无穷力量。古砦仫佬族乡是中国唯一的仫佬族乡,是集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于一身的“三大革命老区”。全乡境内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发展生态休闲游、红色旅游、仫佬族节庆文化游,万亩稻香、千亩红枫林、百年古树林等成为柳州近郊休闲旅游热门打卡点。举办“稻美古砦·甜野香村”生态文化旅游节、美食节、稻田运动会、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全年吸引各地游客5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产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红枫林、稻花飘香景区获选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古砦村、大户村获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节为媒,每年举办社节、依饭节、牛诞节、开塘节等丰富多彩的仫佬族特色节庆活动,向各地游客展示古砦特色美食、民俗文化。打造仫佬族乡文化陈列馆,申报和实施古砦仫佬族原生态保护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纂好古砦乡志和画册;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搭建各族群众交流的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格局。

守护“治理+淳朴民风”法治环境,展现民族地区全新面貌。统筹乡村能人、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村屯事务治理和村屯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网格+社会治理”模式,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将纠纷土地建成民族文化广场,不仅为各族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场地,还消除了矛盾隐患,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在云峰村打造“民族团结食堂”,探索创新“四减四增”民族团结进步模式,有效引导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云峰村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5000多亩土地收归集体统一调配管理,并成立村民合作社和理事会放活土地经营权,土地产生收益归集体所有,资金回流村屯发展。独山村群众自发成立九龙休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村民”的模式,依托独山水库休闲生态游,每年吸引游客近2万人,2022年成功举办荞麦花露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