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区“五措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建立健全创建的工作机制,坚持以点带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着力高位推动。柳南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城区的重点工作,坚持以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式,每年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柳南区还积极建立健全城区民族工作管理三级网络,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指导,以点带面推进。2006年成立民族事务局后,柳南区就确定了从社区开始试点,2010年试点工作在车辆厂社区取得了成功,之后再向乡镇(街道)和其他社区推开,也向学校和机关等单位推广了创建工作。2019年柳州市宣布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后,更是加强了对基层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柳南区的创建工作也走上了快车道。3年来,柳南区的示范创建工作成绩斐然,城区获评自治区级示范城区,辖区内各级示范单位33个,示范教育基地6个。三是强化督导,绩效考核促进。柳南区充分发挥民族团结专项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完善民族团结工作机制,许多部门主动沟通对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动要求民族宗教部门开展创建工作指导,定期向民族宗教部门报送创建工作信息,积极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总体上促进了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城区也通过督查绩效办和巡察办等部门加大督导力度,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主动强化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的检察监督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方案实施到位。
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政策
一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柳南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过程中,也始终牢牢贯彻这一原则。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城区党委书记兼任,每年党委常委会研究民族工作至少2次。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在2019年的机构改革中由原来的在政府办挂牌改为在城区统战部门挂牌,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由统战部副部长兼任。二是加强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民族问题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民族工作形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柳南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根本方向,在日常的创建工作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
一是创建工作进机关“做表率”方面,涌现了南站派出所的“忠心、贴心、公心、细心服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经验;二是创建工作进企业“聚合力”方面,涌现了柳工集团“文体+帮扶+聚力”经验。三是创建工作进乡镇(村屯)“惠民生”方面,涌现了太阳村镇山湾村“乡村振兴”柳州市级示范村屯先进典型。四是创建工作进街道社区“强服务”方面,涌现了柳南区广电社区“党建引领”促进模式,车辆厂社区“绣坊促进”模式等等。五是创建工作进学校“入心脑”方面,涌现革新一小、西鹅小学和壶西实验中学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六是创建工作进宗教活动场所“重引导”方面,涌现了维新巷基督教堂、洛满观音禅寺等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民先进典型。七是创建工作进连队“抓共建”方面,涌现了柳州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二中队接力资助458名红瑶女童圆读书梦等系列感人事迹。
四、牢固树立大民族工作理念,将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融合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柳南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过程中,各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践了将创建工作融合在其他工作中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不同发展推进模式。
一是民族团结+网格化推进模式。2012年,柳南区以新翔社区为试点,在自治区首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随着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全面铺开,柳南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也进一步快速深入到各族居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之中,并不断精细化。社区与各族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协调增多。二是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推进模式。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采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网格台账,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物业、业委会和热心居民四方联动的“红色管家”治理队伍,定期梳理各民族居民反映的痛点、热点、堵点问题,设立居民诉求“接单、解单”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多元参与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推进模式。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柳南区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行动,在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组织辖区汉、壮、苗、侗、维吾尔等各民族居民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普法、禁毒、防艾等专题讲座和特色活动,将民族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全过程,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各族群众共有美好家园。四是民族团结+行动学习法推进模式。2020年,柳南区民宗局引入“行动学习法”,以“如何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为研讨主题,在辖区广泛组织开展行动学习。在活动中,学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对“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根据问题剥丝抽茧找到影响宣传工作的各项因素;并针对宣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逐个破解,总结归纳,提炼出“宣传工作应注重细节”“宣传工作应与各族居民的生活相结合”“发挥文化街区的独特优势”“加强培训学习与沟通交流”等对策,让宣传工作去繁化简,追溯根源,创新问题解决模式,提升宣传工作质量。
五、坚持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让群众共享创建工作成果
一是建设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基地。柳南区以现代种养殖模式,大力推进养殖基地建设,共建成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基地14个,总面积约2.6万亩,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按下了“快捷键”,既让当地各族群众增产增收,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二是建立螺蛳粉产业集聚区。柳南区在河西工业园内,建立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提供标准厂房16.9万平方米,引入螺蛳粉相关企业34家,吸纳各族群众就业2800余人,日产袋装螺蛳粉达150万袋,年产值约30亿元。三是工业化思维引导。积极推进第二产业发展,通过编制产业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建立检验检测中心、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工业化方式,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柳州螺蛳粉民族品牌综合竞争实力;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螺蛳粉原材料集散中心,全方位配套螺蛳粉产业;建设螺蛳粉产业智慧大脑数据中心,推动40家相关企业全部入驻阿里巴巴柳州产业带,为柳州螺蛳粉成为“网红”美食爆款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造自治区级螺蛳粉特色小镇,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螺蛳粉文化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螺蛳粉文化、壮乡高沙锣鼓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打造广西柳工机械旅游景区、螺蛳粉小镇景区、凤凰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多个旅游胜地。开发“工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和融入柳南工业文化,柳州民族文化元素,利用游览路线的科学配置,将游客中心、博物馆、企业展示、购物中心、景区文化景观灯游览内容有机联合。如今螺蛳粉不仅承载着各民族文化记忆,更带动着各民族群众共同发展致富。在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小小一碗螺蛳粉成就了民族团结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