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核三层八维”体系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柳州市民族高中  |   发布日期: 2025-09-16 15:29   

柳州市民族高中作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立足广西多民族文化资源与柳州工业城市特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一核三层八维”民族特色课程育人体系,通过课程融合、实践赋能、校社联动、评价保障,打造“知识传授—实践体验—文化认同—价值塑造”的完整育人链条,让各民族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凝聚共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教育实践经验。

课程筑基构建“八维一体”特色课程体系学校打破学科界限,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围绕民族体育、艺术、习俗、语言等八大维度,打造“必修+选修+实践”课程群。语文课堂挖掘《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团结内涵,历史课堂专题讲授“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史”,地理课堂分析苗族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适配性,让民族文化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选修课程拓展开设《侗族大歌》《壮锦技艺》《芦笙演奏》等12门校本课程,邀请侗族大歌传承人、芦笙传承人等进校园授课。高二年级学生在《壮锦技艺》课程中,设计“石榴籽同心纹”“民族团结共舞图”等作品,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创作实践。建设“侗族非遗培训基地”,涵盖油茶制作、侗琵琶演奏等项目,学生可系统学习非遗技艺,2022年学校获评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

实践赋能打造“多元互动”体验平台学校以“传统节庆+主题活动+校外研学”为载体,让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扎根。节庆共庆增情感壮族“三月三”期间举办“民族美食街”,学生分享五色糯米饭、侗族酸汤鱼;中秋开展“民族诗会”,各民族学生用双语朗诵诗词,在习俗传承中拉近心理距离。主题活动强认同:每年9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开展“跨民族结对帮扶”活动,组建236对帮扶小组校园成为民族团结典范;此外,“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展演”等活动年均覆盖学生1500余人次。校外研学拓视野:与柳州市博物馆、三江程阳八寨等共建10个研学基地,每年组织学生深入苗寨、侗寨调研。2023年暑假,200余名学生完成《苗寨婚俗中的民族交往》等18篇调研报告,在实地考察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认知。

使保障协同完善“校社家”联动机制资源整合联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编写《民族理论与政策》《侗族音乐》等校本资料,引进古筝演奏家、独弦琴演奏家等开展专项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校园主干道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展示56个民族服饰与习俗;宿舍实行“多民族混合居住”,门牌设计为“壮汉同心阁”“苗瑶共居轩”,让文化认同融入日常。构建“D-I-R三类一体”评价体系,从课程设计、实施、反馈三个维度,通过学生自评、教师互评、社会评价,量化民族文化渗透效果,2024年相关课题以“优秀”等次获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

经过16年实践,学校各民族学生互助和睦,近5年无民族差异引发的矛盾;学生获全国、区级民族类竞赛奖项480余人次,原创舞蹈《苗家女娃》入选广西民族文艺展演;学校先后承办“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交流活动”等10余场高规格活动,与香港真道书院形成文化联盟,经验被编入《内地与港澳姊妹学校平台工作交流手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操作、可感知”的教育行动,为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提供了“文化育人+民族团结”的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