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区“三项计划”促交融 民族团结谱新篇
柳北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线,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为精准抓手,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一、深化青少年交流,筑牢认同根基
构建“133”协同育人机制,以智慧教育平台为枢纽,联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在59所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025年春季创新采用“直播+实景课堂”模式开展“开学第一课”,覆盖近6万名学生。挂牌成立7个专项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依托东西部协同机制,持续举办主题夏(冬)令营、“民族团结我践行”等交流活动200余场。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专题调研,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生社团,让各族青少年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增进了解、深化认同。
二、推动互嵌发展,促进共建共享
健全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与广东等地建立常态化合作,组织实施“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打造“就业服务联盟”“青创平台”等载体。锦绣街道“就业服务联盟”推动170名各族群众和退役军人实现就业;白沙社区“青创平台”为800余名各族居民开展技能培训15期。构建基层服务网络,设立65个“石榴红”联络站,解决民族群众实际问题278件。在11个试点社区深化“三治融合”服务品牌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打造文旅品牌,拓展交流渠道
依托雀儿山公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园,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培育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开发红色研学、民族风情等精品线路。持续优化56路“石榴红”民族团结公交专线,推动其从单一的“展示点”向连片的“展示带”升级,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宣传格局。推动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旅游景观规划建设,在展陈展示、讲解体验中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工作合力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推动52个部门协同发力,形成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以32个城区级单位定点联系社区、街道单位包联小区的模式延伸治理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