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镇:“民族团结+”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和睦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探索实施“民族团结+”模式,将民族团结与组织领导、精神文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工作相结合,不断激发创建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条具有和睦镇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新路子。
“民族团结+组织领导”,强化创建引领
和睦镇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工作报告。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创建推进会,科学统筹谋划,挖掘特色亮点。各领导小组成员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以及全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压实责任,推进工作措施落实。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站所、各村(社区)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激发创建活力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和睦镇注重营造各族群众精神相依、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一是抓好党员干部集中学、网上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制度为保障,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平台,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学习重点。二是抓好宣讲、文明实践活动,大众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将“理论融入文艺”“理论融入各类民族民俗节庆活动”“理论融入民族特色”“理论融入校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声音,扎实推动基层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宣传大众化常态化。三是“以节为媒”,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和睦镇民间传统节庆“花炮节”为契机,举办篮球邀请赛,邀请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以及融水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男子篮球队,以竞技促交流,以比赛话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功举办和睦镇第二十六届“花炮节”。报名抢花炮的队伍中有来自融水县各乡镇的队伍,也有来自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及柳城县、融安县的队伍。通过举办花炮节这种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对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发展”,加快创建步伐
和睦镇坚持把产业发展的过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以传统产业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做优做实特色产业。挖掘甘蔗种植潜力,大力发展豆角、麻竹、蛋鹌鹑、生态土鸡等特色种养产业。建设“一镇一带”产业示范区,从和睦村-工业园区-集镇-糖厂-红星村-吉塘村-安塘村-古顶村,围绕各自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条具有特色品牌的产业带,铺就全镇各族人民的致富之路。2023年和睦镇流转土地380亩,年产豆角约1100吨,年产值约350万元。为百余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种植豆角1000多亩。和睦工业园依托粤桂东西部协作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其中,吸纳了和睦镇读楼村立新和标口两个屯的移民搬迁户数十名群众就业,每月工资约3000元,让移民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既有收入又可以照顾家里,带动了群众增收。2023年,甘蔗新种面积8873亩,旱改水优质稻基地800余亩,林下岭背土鸡预计销售10万羽,鹌鹑养殖30万羽。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理”,夯实创建根基
和睦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依法治理工作中,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全镇划分78个网格,积极发挥网格员作用,组织网格员开展排查、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坚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渐提升。为深化社会治理,助推文明新风,和睦镇各村与亿客隆超市成功签约,亿客隆超市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项目及积分超市对推动各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治理、培育乡风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睦村下木屯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利用‘积分超市’盘活政治资源,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绿美村庄建设和移风易俗等各项基层治理工作,提升村民幸福感,让各族群众在互利互惠互信的基础上共享乡村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