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五举措全面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职业院校特色,围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广西副中心城市等全市中心任务,积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柳职一直在路上”品牌。
一、抓好顶层工作设计,围绕主线制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目标
出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校各项工作主线,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工作融入学校党的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各方面。明确提出发挥职业院校特色,全面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学校事业中,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中华民族一家人、一家亲的理念深深扎根校园,学校安全稳定,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自治区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先进学校的目标。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根基
一是通过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故事、柳职故事,基于学校“两翼”推动“七星”布阵的创新发展策略,以“百人新时代宣传先锋队”、“柳州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柳职融媒体中心”为重要抓手,在理论宣讲、新闻宣传上下足功夫,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力量,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精心建设理论宣传“主引擎”,加强线上线下宣讲宣传同频共振,打造“匠心柳职”宣讲品牌。二是设立相关方向的校级课题,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中华文化交流互鉴活动。三是利用长廊、走廊等空间,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传统美德等元素,赋予校园一景一物以教育意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全校师生思想根基。
三、主动抓好主阵地建设,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打造的教学教育
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理想信念、工匠精神、高超技艺的“素养 管理 创新”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持续修订课程标准,在部分课程中将中华民族一体发展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贯穿于课程设计、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考核评价等各方面。三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思政示范课程,全面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四、丰富活动载体内涵,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动力活力
一是以“石榴籽”民族团结工作站为核心,利用民族文化(苗族扎染、蜡染)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一站式”社区、匠心书院、心理咨询与管理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和辅导员工作室等平台,构建“1+N”民族团结教育阵地。二是打造“石榴籽”民族知识大讲堂,定期举办共同体建设讲座、研讨交流活动;以广西“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体育文化节及宣传展示、研学、主题班会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建设“学校+社区+乡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桥梁,积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社区共建、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
五、融合事业产业发展,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域
一是围绕广西“765”和柳州“5+5”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机械和汽车产业,赋能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对接“一主一特”产业链,形成“4+4+1”的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五个高水平专业群,带动其他专业群梯队高质量发展。加强东盟产学研创培一体协作平台建设,聚焦区域先进制造业,深化“柳工—柳职院泰国现代工匠学院”“柳工—柳职院印尼现代工匠学院”项目建设。二是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书画、演讲、培训、展演等多种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产业发展和创业能力;开展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行动,挖掘、利用乡村特色文化符号、节日民俗活动等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为帮扶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