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333”工作法 助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来源: 柳城县民宗局  |   发布日期: 2024-05-31 16:45    |  作者: 秦川华


柳城县按照“坚持三个一、确保三到位、筑牢三颗心”的“333”工作思路,近日,制定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政治引领专项行动方案》,把坚持政治引领作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核心任务、评价标准,为推动柳城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坚持“三个一”,把牢政治引领“方向盘”

一是“一把手”挂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坚决扛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主体责任,对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结合县级工作方案高站位谋划制定各行业领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形成责任措施明确,层层动员部署,层层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一盘棋”推进。健全党委领导下,组织、纪检、巡察、宣传、统战等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的全县“一盘棋”创建工作大格局。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巡察的重点事项,突出体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的推进力度。

三是“一竿子”到底。树立“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结果看工作成绩”的理念,健全完善创建工作的日常指导、督促落实、考核考评机制,将创建工作成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靠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或建议不评为优秀等次,着力形成大抓、重抓、严抓的浓厚氛围。

二、确保“三到位”,深耕示范创建“责任田”

一是任务明确到位。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纳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工作要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指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全县各部门、各乡镇。

二是人才保障到位。强化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构和力量,充实县创建办工作力量,各乡镇各部门要有2名以上的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选派干部到上级民宗部门跟班学习,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上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到柳城县检查指导创建工作。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每年举办1期以上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三是资金保障到位。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经费,县财政按照全县创建工作实际需求给予经费保障,确保顺利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三、筑牢“三颗心”,拧紧思想引领“总开关”

一是深化学习“筑同心”。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开设“柳城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专栏,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教育模式,为推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是干群组团“聚民心”。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讲堂,以宣讲团、帮扶联系领导、各级党组织书记、模范人物等为宣讲主体,通过集中学习或送学上门的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全县干部群众思想深处,通过强化党支部引领促进思想淬炼,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之基。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联系村领导每年要到对口帮扶联系村(社区)宣讲。

三是典型引路“守初心”。开展柳城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评选活动,每年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到评选活动中来,将评优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绩效考核加分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以先进事迹为题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片,充分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硕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