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探索“党建+款约”乡村治理新模式
侗款,也称款歌,是侗族社会发展的特有产物,其内容包括很广,涉猎政治、军事、历史、文学、音乐为一体,是侗族口头文学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过去侗族人把“款约”看作就是至高无上的法律。通过“立法”——盟款的手段制定了民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用以维护本民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今年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治理为导向,积极探索推行“党建+款约”乡村治理模式,高质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和思想引领力,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探索“款约”治理宣传新渠道。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骨干、侗族款师,将乡村治理相关工作内容编制成款词。成立“乡村治理宣传服务队”,走进侗族鼓楼、风雨桥、戏台等宣传阵地,以“鼓楼讲堂”“群众夜会”“村民小组会”为载体,以侗族“款约”的形式开展乡村治理教育活动达310余场次,有效改变过去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呆板枯燥、满堂灌输的传统宣传模式,使侗族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款约”文化教育下,吸收、理解和领会乡村治理相关工作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探索“款约”治理工作新模式。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挂点村后盾单位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骨干成立“乡村治理突击队”,以“点灯行动”为载体,以优秀共产党员户、先进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结对共建联系点”,推行“1个结对共建联系点+10户党员户+50户群众”的“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有效发挥侗族“款约”宣、教、带、引、管的“五位一体”作用,将村民自治活动融入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之中。持续开展“三会兴屯”屯级治理工作,引领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开展“1+1”“1+N”的党群共建、聚力共治、集智共谋活动。通过向党员户签订承诺书、向村民群众发放倡议书、组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让党员群众潜移默化参与乡村治理事务,有效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治理工作深度融合。
探索“款约”治理方式新载体。发挥党建工作对“款约”文化的宣传指导和引领作用,突出“寨寨不同风,村村不同俗”的特点,将“款约”文化融入到花炮节、赶坡节、庙会、龙舟节、斗牛节、冬节等传统节日中,共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乡村治理活动1580场次,参与群众达8万余人次。借助侗族“款约”特有的群体内在约束力、亲和力和民族传统道德舆论力量,以“联建、联谊、联帮”的形式,组织村与村、寨与寨之间的党员群众共同开展民族团结“月也”大交流 、联手共建宜居宜业宜游新三江、“亲情边界”一家亲等活动67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