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四措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四项工作措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走深走实。2024年,三江古宜镇南站社区和三江人武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聚焦主线,高位推动“铸牢”工作
三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把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重要内容,提到议事日程;围绕“五个家园”建设,专题研究审议《三江侗族自治县贯彻〈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及民族乡乡庆筹备协调工作等重要事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全县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工程,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的工作机制,增加全县党员干部的政治共识和行动自觉。
强化宣教,有声有色开展“铸牢”工作
三江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等列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以“部长课堂”为载体,开展宣讲20多场次6000余人次,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校、机关、村屯等调研,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决策部署提供参谋。以“侗族大歌节”“花炮节”“中国侗族多耶节”等节庆为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以抖音、微信等公众号为平台,宣传三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声音、好故事、好政策,抓好各族群众宣传教育。
真抓实干,多方赋能“铸牢”工作
三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两茶一木”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社会、思想基础。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工程,采取“保1、争9、创10”的工作措施,不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实施政协委员行动,利用侗族琵琶歌、多耶、侗戏等在学校、社区、机关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以民族文化为纽带,加强与周边县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接边地区的团结稳定。
聚力构建五个家园,有形有效推进“铸牢”工作
三江通过多耶、群众夜会、主题党日等形式,让各族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合力建设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风貌改造、鼓楼新建、戏台维修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推进桂湘黔环“三省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建设,建立“四共”机制,破解接边地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难题,有力构建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建设为切入点,持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力度,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以民族节庆为载体,采取“耶歌”“月也”“百家宴”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活动,提升各族群众法治意识;推行三江基层治理衔接联动共治工作机制、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五联五治”工作机制,借助鼓楼款师、金牌调解员和“五老”力量,让侗族文化调处更靠前,化解矛盾纠纷,共同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据统计,2024年,开展普法宣传200余场成功调处山林、婚姻等各类纠纷1400余起;全县网格员排查上报各类信息885件,为居民提供服务527余次;投入132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完成16个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