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德镇:“四位一体”融合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柳江区民宗局  |   发布日期: 2025-04-18 17:18    |  作者: 柳江区民宗局

近年来,柳江区进德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润心、民族团结、经济赋能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明主线,思想领航保持定力

一是机制建设固根本。健全完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优化储备机制,将党外年轻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历练,现有“90党外干部5人,已有3人选拔任用到部门负责人岗位。二是理论武装凝共识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累计学习培训人数超350人次。组建石榴红民族团结宣讲队伍,举办主题宣讲2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依托桂志愿服务平台,加强传承队伍梯队建设,整合客家文化传承者,深挖客家、壮家非遗精髓,组建拥有60余人的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伍,把文明新风尚编成花灯歌词,融入客家花灯歌舞中,让各族群众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三是舆论引导树形象。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和资源,及时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传入千家万户,在各级主流媒体刊登新闻信息62篇。其中题为《广西柳州木岸屯——又见屯里舞狮少年》等多条新闻分别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二、聚人心,文化赋能凝聚合力

一是积极培育非遗新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学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为契机,开展客家舞狮武术、车马舞等非遗进校园活动,丰富课后延时服务项目和师资力量,结合广西三月三开展非遗文化伴成长 民族团结薪火传非遗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客家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该项目中的1名骨干学员荣获2024年柳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目前已举办公益培训班80余堂课,参与群众达6000余人,开展各类文艺展演20余场次,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二是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客家乡愁文化示范带,打造一场馆一基地、两古迹三技艺,让历史文化焕发新活力,塑造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三是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成功承办2024年柳州市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举办四季村晚”“上灯节”“广西三月三”“重阳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20余场,受惠群众超万人。客家花灯制作技艺荣获柳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谋发展,优化产业增添动力

一是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24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5人,水域巡查员21人,保障各族群众稳定增收。二是持续推行积分制和清单制,探索数字平台+积分超市模式,在全镇12个村(社区)推广运营数字积分超市线上平台,累计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充分运用积分考核结果与福利分配、评先选优等挂钩,有效激活各族群众投身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三是挖掘返乡能人力量,做大做优一都米”“博隆等品牌,培育25”“示范基地。依托一都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统筹落实财政衔接资金590万元,实施进德镇一都米产业发展项目和长安屯特色采摘基地项目,推广种植区域辐射周边村屯6000余亩,联农带农带动周边800户农户种植,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四是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打造环都市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升级改造晋航农业生态园、刷子摄影基地、古坝观光园,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搭平台,升级服务激发活力

一是以创建四好商会为抓手,不断加强和完善进德镇商会建设,承办柳江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组团式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主题活动,深化会员企业内循环合作、努力提升会员服务水平,切实抓好品牌宣传推介,其中石材建材、农副产品等行业内循环实现共赢,进一步提振会员企业信心,推动商会企业繁荣发展。二是不断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深入推进一窗通办改革,53个事项统一进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推出网上办”“掌上办等多元化服务模式,2024年共办理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事项2113件,不需盖章服务事项2465件,辖区内新增个体及企业177户。三是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走访全镇小微企业339家次,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到位。辖区内各行业企业突破250余家,其中规上(限上)企业32家。长乐物流园实现交易额40亿元,园区内就业人数超3000人,货运量达1000万立方、快递达3000万件,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有效解决企业用工、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