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镇:三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近年来,洞头镇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传承特色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一是发展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夯实团结进步物质基础。洞头镇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各族群众规模化发展优质稻与禾花鲤套种套养。积极种植杉木、毛竹、中草药和春橙等,有效维持杉木、毛竹保有面积,打造反季节春橙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依托生态农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000多户脱贫户种植紫黑香糯500亩,实现群众增产增收,2024年,发放产业奖补1440户575万余元。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促进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培育一个特色文旅品牌,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洞头镇民俗文化丰富,拥有苗族系列坡会群、花炮节、石头鱼旅游节、甲朵闹鱼节、苗年等民族节日。同时拥有整寨成片吊脚楼、三岔石柱、甲提梯田、鼓楼、彩林侗寨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洞头村彩林屯、甲朵村先后荣获“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荣誉。
洞头镇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线路。全镇建设有5家民宿。2024年,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二座便民桥梁、4条乡村联网路、21个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等配套设施。
三是借助一批民俗交流平台,构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洞头镇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北与贵州省从江县毗邻,距县城72公里。辖7个行政村,65个自然屯,总人口20317人,主要有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洞头镇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借助传统文化和民俗节日,有效推动各民族人员往来交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各村屯积极开展芦笙比响、“打同年”、“姑姑回娘家”等活动,与贵州省和融水乡镇群众积极交流,深度融合。洞头镇“二月二”花炮节是各族人民的传统盛会,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举办的“二月二”花炮节内容有芦笙比响、斗马、抢花炮、百家宴和“千人多耶”等。贵州省从江县和融水其他乡镇120支队伍前来参加芦笙比响、20支队伍前来参加抢花炮活动,吸引三万余群众前来观看,热闹非凡,有效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洞头镇通过“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民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共同富裕,在文旅融合中增进了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构筑了共有精神家园。在未来的发展中,洞头镇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