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区创新引导“老漂族”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近年来,柳江区以拉堡镇为试点,聚焦随迁老人(“老漂族”)群体需求,创新打造“参与式融入、精准化服务、沉浸式共融”模式,引导“老漂族”从城市生活的“旁观者”转变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参与者”,以银龄力量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一是创新宣讲聚共识,乡音传递共同体强音。柳江区依托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构建“1+N”宣讲矩阵(1个区级宣讲团+N个社区微课堂),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教学点重点民族团结知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邀请党校讲师、优秀老党员用普通话和民族语言(如壮语、桂柳话)开展“银龄思政课”,同步录制“微宣讲”视频通过社区微信群传播,覆盖各族群众6000余人次。设立乡音议事会,在宣讲中增设各族群众意见征集环节,建立“问题清单+闭环解决”机制,累计收集并解决各族随迁老人医保报销、方言沟通等诉求214件,推动民族团结宣讲从单向传递向双向互动升级。
二是银龄队伍促交融,连心服务结出团结硕果。柳江区以“银龄志愿队”和“圆梦小队”为载体,创新服务积分制项目认领制,推动“老漂族”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将400余名“老漂族”编入社区网格,开展“政策宣传进楼栋”“矛盾调解进家庭”行动,2024年以来累计调解邻里纠纷197起,化解率98%,居民投诉量同比下降60%。开展“智慧助老”服务活动,联合高校开设“银龄数字课堂”,帮助随迁老人掌握“桂警通办”“壮掌桂”等APP使用技能,惠及老人800余人次,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三是多彩活动润心灵,文化互鉴炫出民族情。以“文化共融”为纽带,创新“非遗+节庆+艺术”模式,打造沉浸式民族团结体验场景。开设壮锦编织、侗族刺绣、苗族银饰制作等5项非遗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学员创作《民族团结一家亲》剪纸长卷、《五十六个民族》书法作品集等50余件。举办“结朋友解乡愁”主题活动,设置山歌擂台赛、竹竿舞挑战赛、民族美食品鉴等环节,吸引本地居民与随迁老人组队参赛,参与人数达600余人。组建“漂友艺术团”,联合专业文艺团体创作《柳江民族团结之歌》《老漂族的风采》等原创节目,开展惠民演出15场,其中《文明创建人人有份》获柳州文明市民礼仪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