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立足基层立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宗局  |   发布日期: 2025-09-25 17:37    |  作者: 林山敏,滚亿忠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国字号”基层立法点为平台,通过立法促成果转化、创新普法模式、搭建“站点融合”履职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等举措,推动三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立足区域特色,以立法推动成果转化促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坚持“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原则,锚定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将立法成果转化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制定《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条例》,并启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保护条例(暂定名)》立法工作。2022年以来,形成以林溪镇冠洞村、岩寨村等为代表的百家宴示范点,带动100多户参与,户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建立茶产业溯源平台累计完成注册茶农31539名、中间商218人、茶企221家,覆盖全县15个乡镇162个涉茶村,试点村屯注册率达99.36%。

二、多管齐下开展普法,铸牢工作贯穿普法全过程

三江侗族自治县推行“以案说法+侗韵普法”工作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普法全过程。与中国法治出版社、中国司法杂志社签订合作共建图书角协议,打造全民普法新阵地;联合县法院、县司法局等部门,举办“以案说法”讲堂活动;深入开展“双语普法进侗寨”(汉语+侗语/苗语),以鼓楼讲款、侗族大歌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以广泛普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举办“以案说法”讲堂35场次,参与群众达3600余人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200多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宣传品超5万份,惠及各族群众达6万余人。

三、搭建“站点融合”履职平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挖掘特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三江侗族自治县立足“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推动构建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机制,达成《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侗族大歌保护传承发展立法共识》,召开区域协同联席会4次。二是创新探索,打造“立法联系点+民族团结”工作品牌。富禄苗族乡登晒屯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共同履职,共商村屯事,荣获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讲款、鼓楼议事等方式,打造林溪镇冠洞村立法信息采集示范点,传达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聚焦易安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古宜镇南站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人大代表联系点,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2022年以来,确定13家立法联络点、13家立法信息采集点,选聘140名立法联络员、信息员,整理4490条意见建议,83部法律法规中获采纳吸收250条。

四、注重青少年培育,全面推进铸牢进校园

三江侗族自治县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专题调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列入“开学第一课”。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侗族耶歌、民族乐器、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民族文化纳入教育活动内容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2022年以来,开展民族团结校园文化艺术节、“非遗课堂”等活动20余次,参与师生达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