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城中区四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柳州市城中区在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品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治理模式,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等四大方面,不断提升辖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将党的组织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同时,注重从各族优秀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民族大学生中,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和网格党支部书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辖区全覆盖。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组织2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和“微心愿”,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活动。街道、社区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民族团结、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三是加强党建融合发展。推动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机制。深化“兼职委员”制度,吸纳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并联合“四联双报到”共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品质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街道和辖区幼儿园、学校等联合,积极解决辖区各族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街道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民政、社保、医保、计生等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推广线上办事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办理业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对辖区内的低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进行精准帮扶。
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通过举办文艺演出、知识讲座、主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以社区为依托,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石榴籽家园”等活动阵地,为各族群众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组织开展“邻里节”“百家宴”“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三是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挖掘和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和鼓励各族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文化演出和交流活动。举办民族文化展览,展示各民族的服饰、手工艺品、传统习俗等,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融合。
四、创新治理模式,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将街道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和若干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矛盾排查、便民服务等工作。建立网格工作台账,对网格内的人口、房屋、企业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社区等力量,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进行重点关注和化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三是推进平安街道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视频监控实现辖区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全覆盖。组织开展治安巡逻、扫黑除恶、禁毒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