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三个聚焦”开展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来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委统战部  |   发布日期: 2024-01-19 16:20    |  作者: 滚亿忠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总任务,“三个聚焦”抓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

一、聚焦顶层设计,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强化法治保障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三江侗族自治县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意见精神,联合三省(区)四市六县开展侗族村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制定出台《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地方性法规体系,健全文化保护制度,设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建立民族、文化、教育、广电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侗族文化资源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二、聚焦摸清底数,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强化基础工作

三江侗族自治精心组织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整理、申报工作,全县登记在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共18个门类,包含1030个项目的资料,其中民间传说(神话)57个,民间故事198个,民间歌谣166个,谚语63个,民间美术3个,民间手工艺41个,民间音乐33个,民间器乐5个,民间舞蹈10个,民间戏曲20个,人生礼仪习俗83个,岁时节令67个,衣食住行习俗35个,生产商贸习俗33个,传统体育竞技8个,民间信仰42个,传统医药117个,消费习俗52个。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有各级非遗传承人共计226人“侗族大歌、侗戏”等4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7项列入自治区级保护名录,总数排名和增量保持全区第一。

三、聚焦载体建设,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强化群众参与

从传承人保护入手,抓名誉工程,连续多年由政府评选“十佳民间艺人”,“十佳生态文化村”,给予经费支持。坚持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文化活动,促进年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颗扣子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内容融入其中,常态化组织开展民族文化系列活动,为民间艺人,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2023年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等活动90场次,举办侗族大歌等专项培训共80余场次。将百家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文旅进行产业结合,让侗族群众具传统特色又有新时代风貌的民族风俗习惯中感悟并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中发现,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模式,巧借多耶月也讲款芦笙踩堂当地特有的侗族风俗文化平台载体,建立下沉基层的互动交流平台,增进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深入侗乡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