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进步 共同繁荣齐奏苗山大地民族团结和谐曲——(第六批)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材料

来源: 柳州市民宗委  |   发布日期: 2021-06-16 16:45   


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1126日,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面积4638平方公里,为广西面积第二大县,辖20个乡(镇),总人口52万人,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13个世居民族,其中苗族人口21.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3.63%,苗族占总人口42.86%。自治县成立6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一、创新发展思路,坚持赶超跨越,夯实民族地区经济基础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重点突破推动全面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57亿元,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15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县财政收入完成7.01亿元,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5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885元,同比增长8.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7.2亿元和72.2亿元,分别增长20.2%22.1%全县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区科学发展先进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自治区卫生县城自治区园林城市  、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柳州市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二、狠抓脱贫攻坚,不断改善民生,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

(一)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安全用电、安全饮水、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行政村通村水泥路100%培秀至白坪、香粉至毛坪旅游公路实现通车,道路管护工作扎实开展,评为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并作为全区三个推荐县之一参评2018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城苗都大道延长线、永嘉大道延长线以及北环路实现连接贯通,县城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镇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

(二)城乡环境更加优化大力推进“美丽融水”乡村建设,打造融水镇鲤鱼岩屯、西洞屯等6个村屯被评为市级生态乡村综合示范村屯,香粉乡金兰村等2个村被评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洞头镇彩林屯等5个村屯被评为自治区绿色村屯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融水成功入围全国“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安陲乡大塅村等全县6个村列入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单,大年乡等8个乡镇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融水镇小荣村获全国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宜居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现代农业稳步提高。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引领,成功创建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国家级、自治区级)27家。全县成立家庭农场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9家,村级(社区)合作组织206家,特色农业逐步规模化、专业化。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4%

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及环保配套建设,打造循环生态型工业园区,促进工业聚集和产业聚集。广东廉江·广西融水扶贫协作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14.5%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以旅游带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2017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7.35亿元,增长12.1%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11%

(三)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16万人,参保率100%;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36万人,参保率102.7%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均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成果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融水经验在全区推广,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荣获国家第一批基本实现诚信计生合格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

(四)大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创新产业扶持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突出工作重点,精准施策,狠抓落实,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实地核查。50户以上自然屯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贫困户基本消除危房,贫困村集体经济基本达标,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5%以上。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县城安置308212786,乡村安置3091662人, 2016年实施项目入住率达100%2017年入住率达77%,工作进度位居全区前列。

2016以来共摘帽村32个,脱贫户10451户,脱贫人口4395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72%。目前,全县还有1880976579人未脱贫(含非贫困村),有69个贫困村未摘帽(其中深度贫困村60个,非深度贫困村9个)。

三、大力挖掘民族文化,推动特色旅游发展,提高融水族文化影响力

(一)注重打造民族文化品牌。2004年开始,每年1126日(县庆日)举办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全力实施“民族文化十大工程”,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苗族古歌、苗族传统医药、苗族蜡染手工技艺等63个列入国家、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点培育了中国·融水芦笙斗马节、苗族芦笙打同年等民族文化品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百节民俗之乡等称号。

(二)大力打造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品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主动融入粤桂黔高铁旅游经济带和桂北民俗风情走廊,整体推进全县民族旅游发展。成功创建老君洞国家4A景区、双龙沟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七彩农、四荣归报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大方、田塘2个三星级汽车营地。双龙沟、龙女沟景区荣获第三批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七彩农场入选2017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融水镇长赖屯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村。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67亿元,分别增长23.92%40.14%

四、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每年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走进民族村寨.民族坡会宣讲民族政策等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民族政策法规宣传,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宗教场所、进旅游景区坚持把民族村寨打同年活动作为巩固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接边乡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坚持开好黔桂两省(区)三县毗邻乡镇民族团结进步交流年会。滚贝侗族乡、同练瑶族乡举办了30年乡庆活动,县民族中学举办了30年校庆活动。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认真落实民族干部政策,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优秀干部,2016年换届后,现任在职处级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21人,占66 %。在职乡科级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408人,占75.7%。乡镇正职领导60人,少数民族37人;县直部门正职领导75人,少数民族39人。

今日的融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我县各族人民群众的共识,各族干部群众互爱互助蔚然成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正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必将在大苗山开得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