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事迹材料—— 唱响民族团结歌 构建和谐新侗乡

来源: 柳州市民宗委  |   发布日期: 2021-11-11 16:51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民族乡),167行政村(社区),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全县居住着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区位优势日渐突显:209和321两条国道、枝柳铁路、贵广高铁以及正在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三柳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三纵三横”便捷路网初显雏形。三江成为“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交通枢纽”的格局指日可待。

该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真正落实到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上来,紧紧围绕“两个共同”工作主题,举全县之力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工作先进县”、“广西平安区”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 高度重视,围绕目标,全面统筹民族团结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创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方案》,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紧抓,并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二)完善机制,强化齐抓共管。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建立督查机制;三是建立汇报和约谈机制;四是建立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的保障机制。各个工作机制的健全,为全县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凝聚思想共识。三江素有“百节之乡”美称。该县充分利用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侗族大歌节、芦笙节、“三月三”传统花炮节等节庆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举办“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摄影作品展、侗族大歌比赛、侗戏汇演、侗语故事演讲比赛、侗款培训班、非遗展演、文艺演出等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大型户外广告、广西电视台、柳州电视台、网络进行宣传。在三江电视台开设“七彩侗乡·和谐三江”专题频道。联合贵州黎平、玉屏,湖南通道、芷江、新晃等六县开设《全国侗语新闻联播》栏目,努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团结创建”的重大意义。近年来,全县上下共开展相关的活动达360多场次,发放民族团结宣传材料达28600多份,拉挂横幅宣传标语340多条,出版宣传板报120多板。利用“鼓楼讲堂”开展民族团结百姓宣讲活动110多场次,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等,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的落实,使“三个离开思想”深入人心,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全县各民族大团结。

  二、注重创新,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六进”活动

  为了使“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与落实,该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工作“六进”活动。

(一)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以县民族高中、县职业中学、县民族实验学校等一批学校为重点,扎实开展了侗笛、芦笙舞、侗族大歌、侗族刺绣技艺、侗族耶歌、侗戏表演等“一校一特色”的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点带面,广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有18600多名师生受到了优秀民俗文化元素的熏陶。

(二)民族团结进步进“亲情边界”。一是利用民族节庆(或民族乡乡庆)促进民族团结。各乡镇通过“三月三”花炮节、“二月二”侗族大歌节、民族乡庆、多耶节等民俗节庆,和“赶坡会”、“讲款”、“月也”、“百家宴”、“侗戏苗戏”、“芦笙踩堂”等民俗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认真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在15个乡镇建立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三是以建设“亲情边界”为载体,为创建活动增添色彩。与贵州省、湖南省交界的村寨建立了10多个“联合党支部”,聚居在这里的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同胞,谱写了和睦共处、团结互助的乐章。

(三)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发挥广场民族文化的巨大辐射作用,在县城居民区,举办民族团结文艺文化活动120多场次,举行民族“百家宴”50多场次,开展社区、居民区联谊活动30多次。举办草苗文化节、湘桂黔侗族山歌联谊活动。打造民族之家、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四)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各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近年来,共有10多个县直机关单位获得市、区级以上先进集体,其中三江民宗局2015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五)民族团结进步进企业。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企业、模范单位、模范班组建设。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困难职工慰问、职工座谈会、职工文体展演、职工争先创优活动。以民族团结的新合力促进民贸民品企业的有效发展,全县民贸民品企业每年享受财政贴息达460多万元以上,为三江侗乡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六)民族团结进步进寺庙。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活动,积极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信教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大团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宗教文化同民族文化相融合,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软实力”。  

三、关注民生,实施项目,着力谱写“团结惠民”新篇

(一)保护特色村寨,助力民俗旅游。共有高定村等12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0年以来,先后共投入1360多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民俗文化传承、民间技艺培训等方面对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打造,成为了全县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新景点、新亮点。2015年,全县旅游总人数达50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3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居柳州市第一。

(二)实施“民生工程”,谱写惠民新篇。近年来,全县共投入2.6亿元用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创新开展“结对一个贫困村,健康食材伴一生”扶贫行动计划,全县贫困人口从“十二五”初期的12万多人减至“十二五”期末的10万多人,减贫率12%,贫困发生率由33%降至29%。全县还积极整合各级资金,共新修、硬化农村公路 214公里,建成农村桥梁26 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8处,农村危房改造3000多户及510个村屯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积极开展“民族村寨清洁工程”和“美丽三江·清洁乡村”活动,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落实新农合政策,全县群众参合率达97%,受益群众33.6万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建设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球场等280多个项目,农村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加大扶持力度,情系民贸民品。因地制宜抓好民贸民品发展工作。例如,该县的林道林业,每年享受的财政帖息就达160多万元。从事特色农业产品加工与销售,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加工,民俗食品生产,侗族刺绣、三江侗画等特色产业逐步兴起。目前,全县民贸民品企业直接安排少数民族就业人员达2480多人。2016年,全县又有50多家企业向民委部门提出了申请,要求加入成为民贸民品企业。为全县的经济社会有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发掘优势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成功打造了“天下侗寨·坐夜三江”的大型实景侗族歌舞剧。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2014年到三江侗乡视察工作时,看了“坐夜”演出后,给予了“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高度评价。该县还成功打造了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三江“三月三”花炮节;三江“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三江春”茶文化节;程阳桥、马胖鼓楼等四处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戏,侗族木构建筑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品牌”形成的合力,有效推动了全县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该县先后获得了“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四、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一是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机制;二是着力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三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实施意见》和《2011-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等相关方案或规划,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各级干部参加培训学习。近两年,共举办干部各种培训班77期,培训干部达7560多人次,组织290多名领导干部到自治区、市党校行政学院及省外院校学习培训,使全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与人才得到了选拔作用,并成为了促进三江侗乡民族大团结的生力军。

构建“团结三江·幸福侗乡”需要各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民委的关心与具体指导下,三江各族人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奋进,努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