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委2024年度普法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市民宗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和宗教工作重要论述贯穿于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各环节。紧扣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持续提升民族宗教领域法治素养为重点,切实抓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持续打造“团结如钢铁·龙城石榴红”工作品牌,有效巩固了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我市3个集体和2名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我市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柳州篇,在全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从“小米粉”中“嗦”出了“大产业”——广西柳州市为全国各族人民带来舌尖上的“好滋味”》《畅通立法“直通车”搭建民意“连心桥”——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强音》等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民委编印的《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汇编》,梦呜苗寨保护发展案例获国家民委推广,一碗螺蛳粉“嗦”出了“大产业”,从一碗螺蛳粉感受“民族团结”在央视推广,《广西柳州市深入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在《中国宗教》刊发。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市民宗委把普法宣传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普法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常态抓的普法工作机制。委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及时组织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要点进行任务分解,年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单位年度普法工作,明确责任、措施和任务,推进各项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做到普法工作与民族宗教依法治理工作同谋划、同落实。
(二)强化法律学习,增强法治意识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真正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内容和业务法规,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切实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纳入党组理论中心、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列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的法治教育。组织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民族宗教干部法治培训学习,举办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机关讲堂等,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法治水平。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普法质量
1.融入民族文化普法。一是把法治宣传融入山歌文化,打造山歌普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创作山歌作品,将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山歌唱出来,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二是把法治宣传融入“款”文化,打造侗寨鼓楼普法“款”堂。组织开展“百姓大宣讲”活动,利用侗族独有的“鼓楼议事”“款坪讲款”形式,在侗寨鼓楼建立普法讲堂,引导“寨佬”将法律条文融入“讲款”内容,使普法教育更为直观生动、深入人心。三是把法治宣传融入“坡会”文化,打造“坡会”普法。将坡会作为苗、侗等民族地区普法宣传主阵地,将法治文化与苗歌、芦笙踩堂等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将普法宣传点设到坡会现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法治文化特色。
2.打造阵地平台普法。一是打造流动普法窗口。开通56路“石榴红”民族团结主题公交专线,按照“石榴花红”“同心筑梦”“团结欢歌”三个主题进行装饰,把公交专线打造成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和法治宣传的流动宣传窗口,市民可扫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普法阵地。在全市96个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站,打造柳州市天主教爱国会、柳州市道教协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和柳州市西来寺、清真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站等,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通过扫码、翻阅纸质版宣传手册等方式学习了解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三是成立柳州市民族事务法律服务中心。与银正律师所、华震律师所合作,成立柳州市民族事务法律服务中心,为民族事务治理及各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平台。每年邀请法律顾问到社区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
3.用好活动载体普法。坚持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原则,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普遍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在“三月三”期间,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网络知识问答、播放宣传片、法治故事、山歌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民族政策法规。二是常规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将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纳入基层宗教工作干部培训,举办农村宗教治理专题培训班,到柳州市道教协会、柳州市天主教协会、柳州市基督教两会开展《宗教事务条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等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此外还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微信等各类媒体以及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宣传展板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并结合相关的案例,现场进行答疑解惑,告诫参加活动的人员,要提高警惕,自觉远离、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极端思想等各种活动,坚决做到“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切实维护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三是在重要节点开展普法活动。在行政管理、日常执法、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以及“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宪法宣传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开展普法宣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法治宣传10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册3万余册,受益群众7万余人次。
市民宗委在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普法形式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等。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一步,市民宗委将进一步强化普法工作与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以更高站位、更实措施抓普法宣传,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为实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发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