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同心聚合力 龙城共铸共同体 —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经验

来源: 柳州市民宗委  |   发布日期: 2025-07-10 18:00    |  作者: 韦春梅、覃振江

柳州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思想引领凝聚人心,以民生改善夯实根基,以文化交融汇聚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实干中绽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同心铸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凝聚思想共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党的民族理论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带动126个党委(党组)常态化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约规范,202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挖掘5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实施八项文艺重点工程,多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厚植各民族文化认同。

  二是同心共富建设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六大行动,16个案例入选广西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集,以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地区产业升级。成立农产品加工业攻坚小组,推进7个重大项目,谋划62个实施项目,融水雨卜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三江早春茶、融水紫黑香糯打造特色品牌。精准帮扶1.20万户4.08万监测对象,推动20.13万脱贫人口务工,270家帮扶车间吸纳5307人就业,8.13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产业发展促共同富裕。

三是同心致和建设和谐家园,深化交往交融开展“就业暖心”专场招聘,672人达成就业意向,推动各族劳动力流动;组织20余万学生通过“线下+线上+实践”模式接受铸牢教育,强化青少年“五个认同”。举办“鱼峰歌圩”等山歌赛事,吸引13省12个民族歌手参与;升级民族风情游,全网传播超8033万,景区游客量增长15%。建成52个教育共同体,172所学校参与;紧密型医联体推动232名专家下沉,促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均衡。

同心聚绿:建设美丽家园,共护生态福祉践行“两山”理念,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6%,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五年全国居首。2024年规上工业碳强度降17.7%,全社会碳强度降16.1%,2025年一季度持续下降。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推进乡村治理,878个行政村推广“积分超市”,覆盖率89.05%,鱼峰区案例入选全国典型,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宜居环境。

同心筑盾建设平安家园,筑牢稳定基石将民族事务纳入乡镇(街道)职责清单,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入学、就医等全方位帮扶。创新“321”工作法,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推广“三会兴屯”等模式,覆盖率超98%,化解群众烦心事2100余件。开展“枫桥经验”先进评选,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以法治护航民族团结,筑牢平安屏障。

同心引领强化党的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创新“1+5+7”工作思路,以铸牢为主线,推进“五个家园”建设,实施“七项行动”,打造“团结如钢铁·龙城石榴红”品牌。构建“一把手”牵头的组织体系,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会商、发布等管理机制,推动县区党委书记带头抓落实。将铸牢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健全大统战机制,实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

七是同心共话:建强宣教体系,厚植理论根基建强“双百库”,聘37名专家理事,设18项研究课题,《万川归一》入选全国同心书单,《柳州“三交”史纲》获全区推广。打造290多个教育载体,开通56路“石榴红”公交专线,建131个同心广场、160多个数字阅读墙,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将铸牢意识纳入教育体系及党校课程,举办培训班142期,开展宣讲990余场次,覆盖7万余人次,强化“五个认同”。